AI应用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。当前AI应用发展的先决条件已成熟:一方面,信息技术逐代堆叠,算力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已满足AI发展的需求;另一方面,大模型调用成本大幅下降,带来各种移动应用接入大模型的成本大幅下滑,激发大模型大规模商用潜力。当前AI应用已来到快速成长前夕,AI应用当前已实现成本腰斩、渗透率快速提升、收入验证带动ROI落地,符合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的行业特征。我们认为AI的价值将在应用层面得以实现,AI引用有望复刻传统产品市场格局:传统应用产品中,从应用类型来看,终端应用(包括Tiktok、Zoom、Airbnb、Palantir等)占据软件市场的最大版图。从AI应用的视角来看,当前终端应用仍处在相对蓝海时期,尽管2025年以来空白市场相对缩减,但仍存在海量机会。传统应用中,应用层占据了软件行业收入与现金流的顶层,我们认为,这一趋势同样将在AI领域复刻。 为什么要发展AI+:基于我国国情与全球AI产业链特征的人工智能战略。(1)中美AI产业存在巨大差异:美国位于全球AI产业链的最顶端,掌控云服务与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,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前八名中美国公司累计市占率超70%;截止至2023年底,美国AI芯片头部企业(NVIDIA、AMD、Intel)累计市占率达80-85%,形成技术壁垒与生态垄断;而对中国而言,基于我国的数据优势(我国超80%数据来自政府,尚处于未被开发的状态,具有极大经济潜力)、产业链优势(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)、市场优势(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),让渡上游利润、扩张下游应用才是我国核心优势与AI产业的关键突破口。(2)未来我国将以通用大模型为基、垂直大模型为梁发展AI应用:通用大模型将成为一切AI应用的基石,是算法平权的决定性因素;算法平权后差异焦点转向私域数据,而基于通用大模型叠加私域数据训练出垂直大模型将成为打通AI应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AI+的核心意义在于与传统行业的双向赋能。AI+传统行业的终极发展模式在于AI与传统行业的双向赋能:一方面,AI赋能传统生产行业的各个环节,实现降本增效甚至改变现有生产线的不合理布局;另一方面,行业现存的海量难以变现的数据、以及未来生产过程中持续产生的行业数据将进一步反哺行业AI大模型,实现进一步自我迭代。(1)挖掘垂直场景需求:依托制造业柔性生产、智能家居人机交互、消费领域多模态推荐等众多成熟案例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下游应用痛点的精准对接;(2)构建商业化闭环;(3)强化场景驱动的协同创新:搭建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,统一多源异构数据接入规范与隐私保护框架。算法平权带来行业龙头强者恒强:随着通用大模型使用成本大幅下降,算法将不再具有差异化,真正差异化将来自企业之间现有的数据、资源差异,而这些差异将被算法平权进一步放大。因此,AI+传统行业将充分利好各传统行业龙头企业,实现“强者恒强”。 投资建议:大模型降本/开源带来算法平权,行业数据/资源成最大竞争力,AI+各行业龙头。 大模型降本+开源带来算法平权,稀缺性转向各行业垂直数据与资源。各行业龙头由于其掌握各行业关键资源,AI 时代下“强者恒强”,各行业龙头标的:
AI+医疗:卫宁健康、创业惠康、久远银海、思创医惠、嘉和美康、东华软件、国新健康、润达医疗、塞力医疗、开勒股份、医脉通;AI+教育:科大讯飞、佳发教育、竞业达、拓息;AI 能源国网信通、朗新集团、国能日新、南网科技;AI+交通:千方科技、易华录、万集科技、金溢科技、信息发展;AI 经管:致远互联、泛微网络;AI+资管:恒生电子、顶点软件;AI+银行:宇信科技、天阳科技、博彦科技、京北方、长亮科技;AI+保险:中科软、新致软件;AI+政务:深桑达 A、太极股份、南威软件、新点软件、数字政通、拓尔思;;AI+司法:华宇软件、金桥信息、通达海;AI+财税:中科江南、税友股份、博思软件;AI+烟草:中科信息;AI+农业:托普云农;AI+港口:盛视科技;AI+企业服务:金山办公、用友网络、金蝶国际、浪潮数字企业、光云科技;AI+建筑:广联达、品茗科技;AI+零售:石基信息;AI+工业软件:能科科技、中望软件、华大九天、中控技术、宝信软件。风险提示:政策力度与落地不及预期、技术突破不及预期、产品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、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晶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